首页

脚足视频资源网站sm587

时间:2025-05-25 22:58:09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24044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成都:燃气企业存在以估代抄、计费采集系统漏洞等问题

作为老字号的“门面”,直接服务顾客的“场所”,成为全聚德改革创新的重头戏。目前,全聚德基于三大主力门店的场景再造,围绕年轻人群打造“产品+服务+场景”新格局,同时积极开设一系列新场景门店,升级全新餐饮消费体验。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运动让城市更美好

规划纲要》明确了美丽三亚建设阶段目标:到2027年,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世界级美丽滨海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到2035年,形成以南繁“温度”、南海“深度”、三亚“纬度”为特点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总体建成世界级美丽滨海城市;展望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级美丽滨海城市。

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锔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这门手艺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锔瓷师傅通常需要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项技术。在新疆“90后”姑娘颜鹏力看来,锔瓷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

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动画片,有的可能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那份纯真的记忆和感动,永远不会消失。不论我们长大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可以偶尔停下脚步,回望过去,寻找自己出发时的那份初心,才能继续为梦想扬帆起航。(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林之韵 高兴 王浩 曲建鹏)

改革实践成果彰显当代中国壮丽气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当时吴士刚认为,前者具体产品主要是金融信息软件,给金融机构和客户提供证券信息,与后者产品、客户群有明显差异,显然不构成竞争关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